近来越来越多的朋友都在提到高中生的精神资助问题,而且高中生的城市的精神问题是越来越突出的了,很多都不愿意和家长沟通,在城市特别明显。另外一方面,我们现在的大学生志愿者总是因为各种的原因总是参加走访的少,感觉自己有能力没发挥出来。我看我们是不是把这资源互相利用起来,以我们正在筹建的华师范的精神资助小组为依托,适当扩大,加进去一些社会人士,再加适当的培训,争取能定期的组织一些麦田的志愿者和高中争做一个互动,加强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加强和孩子的心理沟通。 不知道大家的意见,当然这个任务是比较艰巨的,因为我们要做这事情就需要一个严格的规划,还一个严格的培训志愿者计划。 希望大家出点意见!
举报
支持!
这个要专业的人士呀,HOHO。现在的孩子太个性了
我想知道此建议的后续,有人知道吗?
我们上海分社最近也在准备成立通信小组,准备在竹山的初三和高中生中进行试点,迫切需要你们的经验分享!
没下文
很好的主意!
即使暂时不能有很专业的辅导,能定期或者不定期有人的和孩子们多交流沟通也应该会有效果的,尤其发挥在校的大学生的作用,他们与高中生年龄比较接近,应该比较能相互理解。
可是,要用什么样的交流方式呢?如果要面对面,成本好像太高了,次数也就会少。
好主意,可以先用通信的方式试行啊......成本低哦!慢慢做慢慢想其他办法......老大也在
麦田驿站里提到过类似的思考.啊.....
这几天我想到一些方式,起初肯定是从书信交流开始,以后也可以让大学生拍一些反应他们学习和生活的DV,或者他们觉得与意义的事情,我们过去发资助款的时候带给孩子们看啊……还可以让大学生推荐一些自己看过的新书,写上读后的心得,我们带给竹山的孩子,让他们看了也写心得回来啊……我想,只要我们开始做了,一定会做得越来越好的。
上星期天我们整理资料时讨论了这个事情:写信创意虽好,但操作起来不好把握,大学生流动性强,
后续工作不好跟进...另外大学生虽然与初高中生年龄相近有共同语言,但在人生指导上不及老师有
深度......所以想先从其他的方式切入......
我觉得可以想办法把陶宏开教授拉拢进组织……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麦田计划 ( 粤ICP备12076381号-3 )
GMT+8, 2025-2-17 07:20 , Processed in 0.07302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