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749|回复: 1

中国NGO组织需要自己的媒体服务中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27 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一阵儿,被邀请参加了一个NGO组织和媒体方面的座谈沙龙,感到很有感触,与会的几乎所有的NGO组织成员都感到宣传的主要性。但是,在具体做起来就面临了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而与会的媒体呢,则又感到很难找到适合自己报道的新闻点.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NGO组织的困惑:
  1,作为NGO组织,如何与陌生的媒体建立联系?,如何找到具体负责该领域报道的记者?尤其是机构涉及社会议题较多时,需要大众、时政、财经、环保等等媒体资源时?
  2,NGO组织在宣传时,应该重视宣传的技巧性东西还是组织自己的使命?是否应该迎合新闻单位的需要,人为的找噱头?
  3,NGO组织如何寻找自己的关注点和媒体的关注点统一?
  4,NGO组织如何与新闻单位保持一种经常性的互益的合作关系?而不是一事一办?
  5,NGO组织如何与媒体在一些资源上实现共享?
  6,在目前中国的国情情况下,如何应对国外媒体采访?
  7,NGO组织中对负责人的报道与NGO项目报道的是否有冲突?如何分配比例?
  8,NGO组织,希望媒体能把握足够的信息量,了解NGO需求,具有专业化的素质。
  媒体的困惑:
  1,在NGO组织中有没有一个完整的公关策略?现在许多NGO组织中对媒体的态度是夏天的扇子,用时急,不用时就忘。希望NGO组织对于媒体以及宣传工作有较清楚的发展思路。
  2,作为关注NGO的媒体,经常收到一些NGO活动的介绍。但这些活动新闻价值不大,我觉得,NGO在和媒体接触时,缺乏合计这做经常性交流和沟通,以至于给记者的活动介绍没有新闻价值或者价值打折扣。
  3,NGO组织 在每次活动中是否有意识保留自己的活动资料,除了文字、图片外,还有一些影像资料,以供新闻单位使用。
  4.新闻单位不是NGO的志愿者或者同盟军,他是客观的报道,NGO组织能否容忍媒体报道NGO组织的方面新闻?
  5,在专业化方面,NGO组织能否对一些重点记者做一些培训,增强他们对NGO组织以及其活动的深入了解?
  上面这些困惑虽然不怎么全面,但相信应该是大多数NGO组织以及新闻机构所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些困难,许多机构和组织也做过种种努力,试图解决这些横在媒体和NGO组织中的障碍,如举办各种媒体与NGO组织的论坛,沙龙,开办针对NGO组织或者是媒体的培训班,应该说,这些努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使得一些媒体以及NGO组织获益匪浅,掌握了与媒体或者是NGO组织打交道的特点,对各自的工作也有好的促进。但是,毕竟,这些努力是单打独斗的,他可以使十几个,几十个甚至是上百个组织获益,但针对全国成千上万个NGO组织来说,还是不起作用,尤其是一些边远的小的NGO组织来说,更是毫无帮助,而正是这些组织最需要媒体的关注,(象绿色和平,香港乐施会,福特基金会等大型NGO组织,我相信在媒体策略上是十分成熟的,不需要什么培训)。这就造成了有需要的得不到学习和培训的机会,而不需要的却时常要参加。
  我们中心也接触了一些这样的NGO组织,一些偏远地区的还有一些学校内部的NGO组织,他们的人脉资源以及资金使得他们的宣传战略完全没有,完全是在没有媒体关注的情况下生存和发展。而这种发展和生存使得他们举步惟艰。这些NGO组织应该是媒体或者是想解决NGO组织和媒体关系的机构最关心的一部分。
  应该说,现在,一些有远见的组织和个人已经意识到了这一问题,象中国NGO先驱梁小燕老师就计划搭建一个有NGO组织和媒体两方面参与的平台,种种沟通和交流都在这个平台上实现。而象公益中国网站也想在网络上实现这样一个功能,而NPO信息咨询中心和中国发展简报也都在做这方面的努力。这些设想虽然都在雏形当中,实现起来也会面临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但应该说是一个方向,否则,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治标而不治本。
  其实,这样一个平台在美国,已经实现了并成功的使得美国数千家NGO组织和媒体受益,这就是美国的美国环境媒体服务中心(environment media services),简称EMS。
  在美国,也存在着我们NGO组织和媒体所面临的困惑:
  环境问题经常是媒体关注的热点。但媒体从业人员的环境背景有限,而环境专业机构对如何利用传媒传播环境知识和向政府决策和企业施加影响缺乏经验,因此二者之间亟需交流与合作。于是,环境媒体服务中心在著名记者阿利。沙尔特努力下应运而生。作为一家非营利机构,EMS汇集了三方面的人才:媒体,NGO组织以及专家,其宗旨就是在媒体和环境机构之间搭建一个沟通的桥梁,为媒体提供NGO组织所提供的最及时和权威的各种资讯。
  从1994年,EMS建立以来,为大小不一的各个NGO组织提供了高质量的媒介服务,并赢得了绿色和平,地球之友,世界自然基金会等环保团体的信任,成为了美国环境保护组织与媒体打交道的一个最好的桥梁。
  他山之石,是否可以攻玉呢?
  应该说,在中国,目前已经有了很好的先例,就是廖晓义老师组织的的能源记者俱乐部.这样一个环境记者沙龙绿家园已经做了6年。为什么现在中国的环保新闻相对来说报道比较充分和比较好?象怒江保卫战,圆明园的环境事件等等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其实跟这一个工作非常有关系。这6年来,环境记者俱乐部干什么?不仅仅是为了报道服务,这6年当中他们帮助训练记者。也就是说,一个专业环境记者需要很多的知识,需要很多的背景,需要很好的理念,需要有很宽阔的公共视野,这一些东西不仅仅是通过实践就可以做得到的。这个记者俱乐部一个月活动一次,六年基本上没有中断过,并不直接为报道服务,有的时候可能是一个很热点话题,有时候不是。但是作为环境记者可能需要了解环境话题方方面面,还有每一个话题跟每一个话题之间的关系。这一个时候再做环境的新闻的时候,你写的时候,你下手的时候,你肚子里面有一碗饭,可能拿出来一勺饭,这样会建立很稳步的关系。6年交往下来,大家互相之间熟悉了。当突发事件发生的时候,这一个环境记者沙龙可以起很好的作用,为什么?有长期积累信任,还有一个各家的话题。你们媒体主要关心什么样话题,关心从什么角度产生问题,6年当中大家熟悉了,熟悉各家特点了。
  但是,目前中国的NGO组织的活动涉及的方面很广泛,除了环保领域外,还涵盖了种种方面,因此,能源记者俱乐部只能解决环保领域的问题,对别的方面就鞭长莫及,因此,在借鉴国内外成功的经验后,在一个网络平台的基础上,建立“中国NGO组织媒体服务中心”应该是可行的,而且,是必须的。
  这个服务中心的服务对象有两个方面.
  一个是目前中国大大小小的各类NGO组织.
  另一个就是中国的平面,电视,网络媒介.
  所有的功能都将在一个开放的网络平台实现.
  而在这个平台里,应该建有三个相对静态的资源库:
 1,NGO组织的资源库,将涵盖所有愿意在这个平台中共享资源的国内外NGO组织。
  2,媒体资源库,他应该包括纸面媒体,电视媒体以及网络媒体.
  3,专家资源库,应该包括各科研单位,大学,政府机构等内的各领域的专家。
  此外,还应该有下面这些相对动态的资源库:
  1,各个NGO组织所发布的消息,线索。资料。供媒体参考,采用。
  2,各个新闻单位发布的本单位所需求的新闻话题,征集的线索,供NGO组织参与。
  3,所有关心社会发展的人士,所发布的想法,故事,线索,供媒体和NGO组织使用。
  4,中心自己举办的各种活动,培训讯息。
 这个平台的主要功能应该是:
  一,为中国大大学习小小的NGO组织提供高质量的媒体服务.
  其中包括:帮助NGO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在主要媒体发布新闻稿件,制订公关计划等.
  二,深入社会发掘有关新闻线索,让底层公众讲述自己的真实故事,从而使新闻机构获得有价值的新闻线索.
  三,以媒体为对象编写有特定主体的刊物,使得新闻机构能够持续性的获得相关的技术背景知识,了解最新的非政府政治组织动态,
  四,汇集各个方面的专家学者,共同致力于研究与调查,这些专家同时为新闻机构和非政府组织提供智囊服务.
  五,定期或者不定期举办各类培训活动,起到沟通媒体与NGO组织的桥梁作用。
  目前,象中国发展简报,就在中国非政府组织名录建设上有了一个很好的框架,而能源记者俱乐部也在新闻机构的记者名录上有了好的基础.在这样一个好的基础上实现中国NGO组织媒体服务中心平台的建设,我相信是事半功倍.我们中心也愿意为了早日实现这样一个双赢的平台而努力。
  作者:
  北京新闻文化研究中心 钟力宏
  联系邮箱:zhailihong@sohu.com
发表于 2007-4-28 0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麦田计划 ( 粤ICP备12076381号-3 )

GMT+8, 2024-11-23 04:04 , Processed in 0.07278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